入职和求职对于刚毕业的我们是那么的陌生和不同。那就唠叨唠叨关于求职入职的那些事儿。
再过不久,窗外的景色就不是每天抽新的树芽了。我喜欢站在窗前发呆。窗外天很高,很蓝很蓝。蓝得让你认不清是不是在北京这个所谓的雾都了。北京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是秋天:天高、地远。电脑上QQ滴滴地响了。几个年轻的设计师已经从天南地北背井离乡地开始了自己的征程了。他们对求职、入职很迷惑,问了很多人有些天真地的问题:比如工作是不是包吃住,工资要多少合适等等。也许您也有这样的困惑吧。入职和求职对于刚毕业的我们是那么的陌生和不同。那我就唠叨唠叨关于求职入职的那些事儿。
您可能来自各个城市,处于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你可能刚刚从设计专业毕业、可能刚刚从非设计专业毕业但希望转行、可能是从事了一段其他行业想转行UI设计、可能是一直从事UI行业希望更加专业…所以你也有不同的起点。那么如果你不是设计专业呢,如果你没学过美术呢,可以做UI设计师吗?需要报班吗?适合自学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才适合做设计师呢?如果你妄自菲薄地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设计师或者有人蓄意打击你的积极性,那肯定很痛苦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常见的问题吧,究竟谁适合做设计师?
一 女生适合设计还是男生适合设计?
在远古时候,我是说古人类的时候。男人和女人开始有了分工,男原始人负责嗷嗷叫着和其他男原始人去狩猎,打长毛象什么的。所以男性愈发变得身材魁梧,有耐力,偶尔骑个野兽也学会了如何倒车。女性原始人负责看护基地,摘取植物果实,所以需要分清楚颜色,红的绿的黄的,所以女性的色彩感强。所以,女性做设计要比男性的色彩感好,男性做设计要比女性的空间感好。也更适合当领路者和劳动力。只是人类脱离远古时代的生活很久了,只要加以训练男性的色彩感也会变好,女性的空间感也会更强。性别的天赋差异还是存在的,没那么重要而已。也就是说,男生女生都适合从事这个职业,但是各有各的天生的优势。所以性别没有太多影响。但是女生天生就是家庭的守护者。所以在一定年龄后会更倾向家庭而非事业,为了家庭而舍弃自己的自我实现。可是这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你是一位女性并且期望自己有所建树的话,还是会有很多的职业女性供你参考。
二 设计师年龄论
图为著名设计师 Dieter Rams 现年83岁
图为著名设计师 原研哉 现年56岁
很早以前,身边就有人谈论这个问题,大意是设计师是碗青春饭。他们说设计师从二十几岁干到三十多岁就不能在一线做设计了,要么当总监,要么开小饭馆儿。这是一种很短视的想法。在我国职业生命普遍都很短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现象。比如:空姐干到三十岁就转行,会计干到三十岁就转行,程序员干到三十岁就转行,现在设计师干到三十岁就转行。我先且不说资历越深价值越高这个浅显的道理,就说说职业年龄这个概念吧。一次关于互联网大会的经历让我对一段国外程序员发来的贺电记忆犹新。当时是一个国外的程序员对中国互联网的某个盛会表达祝贺的,但是那个程序员完全不同于我们认知的互联网从业者,他穿着一个摇滚的服装,带着墨镜,梳着小辫子。两个粗壮的肩膀上布满了纹身,说话铿锵有力。后来主持人介绍到,这位是国外很著名的一位程序员大牛,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还在亲自编译代码。国内的环境是互联网行业刚刚兴起,其实供给我们参考的案例还很少。那么互联网或者设计师能从业多久?换句话说能一直做一线设计,而不是作为管理者的职业生涯能有多久呢?这点没有定论与国内的案例,但是我认为只要心里有坚持,不懈怠,那么这份互联网设计师的职业是可以做到老的。做一线设计师也完全没有一个绝对的边界和终点。而正相反,在我看来为了一点利益就转行或者千方百计转为管理岗位才是“需要勇气”的。日本也有所谓职人精神。如果你问一个中国小朋友长大以后想做什么,那么他可能会告诉你,他想当联合国秘书长、总经理、画家等。在我们的教育里也是尽量希望孩子们的梦想越大越好。如果你去问一个日本小朋友,他长大后想做什么的话,那么他可能告诉你,他长大想当邮递员、拉面师傅、警察等。梦想本来就无高低之分,更何况我们这代想当联合国秘书长的人,谁又实现了呢?
寿司之神 电影截图
有一部电影叫《寿司之神》。《寿司之神》是由大卫·贾柏拍摄的关于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影片当中将会看见美味寿司背后,所付出的心力以及其绝不妥协的信念和态度。其中全片表现出的日本禅宗文化精神,非常浓郁。包括对具体事物,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终其一生,小野二郎都在握寿司,永远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跟学徒,观察客人的用餐状况微调寿司,确保客人享受到究极美味,甚至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连睡觉也不懈怠。他的寿司店“数寄屋桥次郎”远近驰名,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缜密计算。这间隐身东京办公大楼地下室的小店面,曾连续两年荣获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三颗星最高评鉴。被誉为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美味。如今,小野二郎的儿子即将继承他的心血。 小野二郎带给饕客的,不仅是口腹上的满足,更是心灵上的撼动。想起来有一次去某设计公司面试。在等待CEO来的时候我不老实地左顾右盼。这是一个不太大的公司,环境很好。大概十多个人,每个人都专心对着面前的大苹果描绘着什么界面。过了几分钟,走进来一个满头白发的大爷。就是那种你在公园里见到的那种,六十左右的大爷。穿着特别朴素,留着霍元甲一样的胡子。只见他急匆匆坐到一台最大的电脑前,噼里啪啦地敲起了键盘。我惊呆了,伸着脖子看:竟然屏幕上是一个精致的界面!这是一位我见过国内年纪最大的设计师了。出于尊敬我没有当面问。后来得知这位大爷是某知名院校的老师,出来做设计时年龄就很大了,但进步神速。现在是高级设计师。你不得不再次思考自己的职业年龄。
三 专业不对口适合学设计吗?
采访了一下周围的前辈级的同事。有一位在团队里屡屡获奖并且负责很重要项目的大哥告诉我:其实我是学古汉语教育的。我不由地惊讶起来。想想,原来的同事其实也比比皆是如此的情况。学土木工程的前端、学销售的产品经理,学古汉语教育的设计师,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也来自不同的专业。但是大部分的设计师来自美术与设计相关专业。我觉得跨专业从业好比跨栏,有大跨栏和小跨栏之分。比如:学英语专业的同学去做设计就属于大跨栏,学工业设计的同学去从事UI设计专业就属于小跨栏。专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就大学毕业那一天为起点来讲,大家的起点不同。学习设计专业的同学在大学里会开设很多相关专业(即使几乎95%的人都会哭着喊着说大学白过了,但是只要去了那个充满颜料味的画室,就多少会有影响)这对上手正式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学设计的小跨栏选手明显的武器库里更加丰富。而且很多大学期间学习的东西都用得上:手绘、LOGO设计、排版设计、印刷等。那么其他专业的同学就不具备如此先天的条件了。但是这个行业是个勤行,很多毕业以后转行的学生玩命地学习,泡在图书馆和学习网站上,然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设计师职位后远远要比设计专业的学生入职珍惜这份机会。几年后反而干的越来越好。所以如果你不是设计专业相关的同学,准备大跨栏,那么我希望你能够付出更多的努力,珍惜每一次职业的机会。如果你是设计专业相关的同学,那么我希望你能够明白自己的优势,不要停滞不前,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设计师。
四 必须上培训班吗?
现在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培训班,自然少不了最火的UI培训。广告打出来就是八十天让你成为UI高手 月薪一万起 等等。我也有朋友在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学习,他介绍的情况是这样的。大型的培训班的好处是为外地的学员提供宿舍,并且在毕业后推荐工作。可以带你上职业的路。而小型的家庭式培训班的优势是学员相对少,所以老师顾得过来。提高会比较快。当然这是一个大体的经验,不排除有更优秀的培训班。
我大学学的是视觉传达专业,由于当时家里比较困难,在大家在外面报班学各种动画平面软件时我没有跟上。我的UI设计可以说就是自学的。PS软件基础是完完全全跟我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学的,一招一式每一个快捷键都练习无数遍。PS的快捷键对应于英语单词,比如P for pen , Z for zoom ,这样记快捷键远远要比死记硬背好得多。人脑记录事情有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如你看过的东西,或与其他记忆内容有关的东西才能被记住,而短时记忆可以暂时记忆无序的东西。比如上学时我大部分知识都存在短时记忆,所以一毕业基本都忘记了。像设计中要用到的软件的快捷键等等,需要转化为长时记忆。除了软件基础以外的UI设计我的老师则是网络上的无数大神。起初我也想和那些大神攀谈,后来觉得其实和这些厉害的专家聊天对自己的设计帮助不大,反而只面对他们的那些精美佳作会有很大的震撼和努力的方向。其实我临摹过好多作品,只是都没有发出来。我的老师是大家。自学对自觉性较差或者对互联网利用较差的人总不太适用。这时培训班是一个好的选择。
所以不管你是选择去UI培训班报名,还是决定自学,一定要从多维度去汲取设计的知识:每天至少上三遍设计的网站、多看相关的书籍、参加一些讨论和分享会等、加入设计相关的QQ群。只要与设计相关就不放过,把设计放在你宇宙的中心。这个阶段一定是枯燥的,甚至痛苦的,但是绝对不会白费。
所以没有适合,只有喜欢。你适合你的女朋友吗?你的父亲适合你母亲吗?任何一条职业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你也不可能为它而生。只有执着地走下去,等到别人都没有耐力时自然你就赢了。除非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况:根本讨厌电脑、不热衷于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一点也不了解PS等等。如果简单的了解都没有,那么动机一定不纯。就好比你都没见过一个男人就决定要嫁给他,我只能猜你是图他的钱了。很多人想转行UI设计并不是爱这一行,而是觉得现在这个行业很火而且挣钱多或者轻松。我目睹了很多人抱着这样的幻想来了又悻悻地走了。没有真正的爱,什么也做不成。对吧?:)
五 设计行业的招聘流程
确定了你是否适合做设计和如何学设计以后,那么你就准备投递简历了。任何事情都有流程可寻。知道了事物发展的脉络,自然能把握好自己努力的方向。 那么我们面对的招聘的流程是如何的呢?
首先,你需要向企业邮箱或者微博投递简历和作品集。当然你也可以借助第三方网站、微博和内推等多种渠道投递。这里从经验上来说是:内推大于微博、微博大于第三方平台。如果有不错的朋友、学长在你心仪的公司,不妨先把简历发给朋友让他帮你内推看看。很多大公司诸如腾讯,都会设置伯乐奖来奖励自身员工推荐的新员工。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很迫切地想要得到心仪的人才。
第二步,企业的HR拿到了您的作品集和简历,通过初步判断将作品集和简历送到用人部门负责人手中筛选。部门负责人通过专业的眼光选择一定人数通知HR,由HR通知求职者面试。
第三步,就是面试了。面试时会由HR先面试,面试提问的问题大概是关于个人信息的。然后部门负责人出现面谈。这部分面谈主要是通过提问对您的专业度、人品性格进行初步地了解。然后第一次面试结束。如果需要做笔试那么会给您邮箱内发送一封含设计题目和时间的信。在您完成题目后发回再由部门负责人挑选。
第四步,就是HR的第三轮面谈了。这部分也可能通过电话完成。大概就是关于谈薪资、入职细节等进行讨论。如果进行到第三次面谈那么基本上板上钉钉了。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流程,多一步或少一步,但是大抵上目前的互联网公司招聘都是如此。这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谈薪资环节。
第五步,正式入职。正式入职主要是携带好学历和学位原件,以及身份证等资料去单位办理入职手续,之后可能会配备设备,然后进入新人培训环节。
六 如何准备个人简历与作品集
个人简历作为迈入职场的第一步,很多年前就已作为大学四年级必须完成的一科作业了。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您还可能必须制作完一本精美的作品集才方可毕业。众所周知社会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地了解现实的需求才可以尽快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现在,请跟随我的视角,来看一下如何设计好一份作品集和个人简历吧。 作为设计师,千万不要混淆作品集和个人简历。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份word文档那你就错了。从企业方面讲,其实这两份东西归属于两个不同职能划分的部门来处理的文档。个人简历是所有应聘者都会上交的一份文档,那么谁来接收你的个人简历呢?主要是HR(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而作品集通常是由对专业有更深理解的人来把控的,一般设计类是设计总监来审核。而设计总监也会参考由HR递交给他的您的个人简历复印件来综合考量您的能力和工作经验等。那么,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让个人简历和作品集为您找到工作呢? 个人简历 绝对不可以花哨。最好是默认的Word表格,上面有你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民族,籍贯,电话,电子邮箱。特别要说明的是电话和电子邮箱一定要填写正确并保证电话畅通。我曾经帮公司挑选简历时有很多份简历上都没有留下电话,电子邮件也不回。试问这样的简历就算再优秀不也是一场空吗?第二部分是工作经历:这个部分应该是写工作年限 — 工作单位 — 职位的。比如 2010年到2011 — 人人网 — UI设计师。如您是刚刚毕业,也可以写一些学校内担任的职位或者在校外的一些兼职等。但不建议写太多和设计无关的工作经验。如帮助某厂商卖电话卡,帮亲戚看过小卖铺等。接下来是获奖经历。这部分也是以时间 — 奖项为单元的。如:2009年 — 英语四级证书。这部分想强调的也是无关信息不要写,尽量惜字如金,让人感觉真实可靠。
七 谈钱不伤感情
如何填写期望薪资呢?在招聘网站上或者面试时填写的表格上有一栏很小但是很难不注意到的内容:期望薪资。这个词用的真好,期望的薪资。期望当然是越高越好啦!但是实际上这个薪资很大程度上在面试前就决定了。首先是岗位考量。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薪水范围,根据职业,职级会列出招聘岗位的薪水范围。比如:中级UI设计师 6000 ~ 8000。(需要说明的是以腾讯为首的大型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各自内部推行了职级系统,一般用英文字母代替如T3 P7等。这样给认可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招聘方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每个固定的级别和岗位都有一个薪资范围。当然这个不是一个死规定,前提是你要足够优秀。然后参考的是应聘者之前的薪资。据说一般换工作时涨工资的涨幅是30%。所以一步登天的想法最好不要有。看到过一个文章,说你现在的工作能力将反映到你下一份薪水里。所以努力工作到什么时候也没错。最后是用人部门负责人的把关。如果一个设计师的水平很高,那么可能HR会做很大的妥协。毕竟钱不是最重要的,招到可用的人才远远要比一年省几千块钱对于企业有利。所以薪资应该再不离谱的情况下,参照之前工作的薪资进行涨幅,还需考虑到能否满足自己的生活要求等情况综合考量。不过不用太紧张,如果你提的要求公司无法满足,他们不会直接拒绝你,而会和你讨论。没有遇到过因为期望薪资较高企业直接拒绝的。但是漫天要价于人于己都不是好事儿。
我不知道我这篇文章能不能帮到大家,真诚地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本文节选自新书《界与面》 当当有售哦。
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奋斗故事,有可能会送出我的新书,感谢支持。